close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          節錄: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1. 工程位置:樹林市城林橋下大漢溪畔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3

2. 主辦機關︰臺北縣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3. 設計單位︰威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4. 監造單位:威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5. 承攬廠商:勁竹營造有限公司
6. 完工時間:96年12月30日

7. 工程概述:
7-1. 整治經費:6,570萬元
7-2. 計畫目的:使用人工濕地發揮自然淨化工法的效果,應用原生水生植物及其自然環境資源條件,來改善大漢溪的水質。此外這個人工溼地之設置預期能收到下列幾個效果:
1. 改善樹林地區鹿角溪排水污染問題,提升大漢溪水質。
2. 改善大漢溪河岸高低灘地景觀及生態,創造生態棲地。
3. 提供鄰近民眾休憩活動場地。
4. 提供鄰近各級學校戶外體驗式環境生態教學場域。
5. 藉由溼地植物生長發揮減碳效益。

7-2 工程背景:鹿角溪溼地位於樹林市城林橋下的大漢溪畔,這塊人工溼地是淡水河流域沿岸規劃的人工溼地中最新設置完成的。這塊基地最早以前是台北縣設置大漢溪 畔的垃圾掩埋場之一,在民國九十三年一月部份腐植土被清運後,有部份區域被民眾佔用並種植甘藷、空心菜、小白菜等農作物,另外部分未清運的腐植土堆積所形 成的高地,則保留了許多陽性植物的次生林,例如:水柳、苦楝、構樹、山黃麻等,成為土城地區天上山系與樹林大同山系間的生態廊道,提供良好的動物棲地。在 人工濕地興建之前,可見駁坎平台草生地、高灘地草生地、次生林高地、菜圃、河岸灘地等五種地景。

由於保留了完整的河岸次生林,在營造多樣性的水域環境時又就地保護喬木作為生態島,吸引鷺科、鶺鴒科、鳩鴿科、鵯科、燕科、鶯亞科、鷸鴴科、雁鴨科、秧雞科、鷿鵜科、彩鷸等十餘科數十種鳥類棲息,也吸引蜻蜓等昆蟲、兩生類、爬蟲類動物前來進駐。

8. 工程重點:
8-1 具機能性綠色環境的營造
本工程將鹿角溪溼地整頓為一個為處理樹林地區生活污水而建立的仿自然污水處理廠,水域環境約13.11公頃,連同陸域面積約為16公頃。整個淨化水質的系統,含有沉沙池、漫地流區、近自然式溪流淨化區、草澤溼地區及生態池等五個部份。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4

水質淨化單元配置圖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5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6

2007-10-15                                                2007-11-28
沈砂池整建中之狀況                                  挖土機翻攪水土製造牛踏層之狀況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7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8

2008-8-1 已施工完成後的溼地面貌

此外藉由創造不同水域棲地環境,重建河岸水域生態,轉化污染物成為溼地的養分,復育珍稀原生水生植物,吸引水生動物包括水鳥、蜻蜓及兩爬動物等棲息繁衍,為樹林地區創造廣達16公頃的生態公園與鄰近學校的環境生態體驗式教育園區

完工後能處理12,000公噸的生活污水,使水質能合乎放流水標準(生化需氧量BOD≦30 mg/L,懸浮固體SS≦30 mg/L,氨氮≦10 mg/L),除了作為灌溉用途外,還可補助大漢溪較為乾淨的水源,每年減少大漢溪的污染負(BOD 327730kg,SS 295270kg,氨氮118621kg)。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9

鹿角溪人工溼地單元流程圖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0

8-2 節能減碳的綠色工法
克服高低灘地多卵礫石土質,全部水域採生態式晶化防滲處理達成水域營造要求,並且整合多種溼地污染削減機制,以不耗能的重力取水方式,每日削減 12,000頓污水中70%以上的SS、BOD及氨、氮等污染物。與傳統汙水處理場相比,鹿角溪溼地工程減少了約至少5/6的建設經費及85,000噸的 碳排放量,每年還可減少約1,500萬的污水處理費並減少約1,000噸的二氧化碳。

9. 成果評估及檢討
9-1 水污染削減成效
因試運轉階段水質分析尚待進行,暫以設計階段估算值以及工程階段額外補充之水質分析結果說明如下表。依據綠色國民所得帳資料,傳統污水廠之處理成本約為每公斤BOD需100元,鹿角溪溼地等於每年省下了超過3,000萬元的處理費用。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1
 9-2 生態復育成效
以鳥類之復育為例,由原有14科25種鳥類,現有30科60種鳥類,包括10種特有亞種。目前常見鳥種多為灰鶺鴒、小鷿鷈、紅冠水雞、小環頸(行鳥)、高 蹺(行鳥)、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蒼鷺、黑腹燕鷗、家燕、毛腳燕、斑文鳥、紅鳩、喜鵲、八哥等。而以蜻蜓之復育為例,原有2科4種蜻蜓分佈,現有4科 14種蜻蜓棲息。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2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3

黑腹燕鷗                                  高蹺鴴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4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15

台灣水龍                                  莎草科植物

9-3 鹿角溪人工溼地現場詳盡的解說圖示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3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4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5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6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7

鹿角溪人工溼地自然淨化工程28


9-4 節能減碳成效
鹿角溪人工溼地每日處理12,000噸(即約8.3 m3/min)都市雜排水,利用取水閘門抬升水位後,透過輸水幹管利用水頭差自然流入溼地處理系統,屬於重力取水方式,不耗費分毫電力即可截流污水進行處 理。如果採取規劃階段另一備選方案在鹿角溪水門放流渠道旁設置抽水井動力取水,在4~5 m揚程的條件下,以15匹馬力的沈水式污水泵浦(消耗功率約11Kw,5 m揚程下出水量約5 m3/min)為基準,取水所需消耗功率約為18.3 kW,每月用電量約13,420度,一年用電量約為16萬度,這個數字約等於夏季時30戶台灣家庭的用電量。依台電現行電費(低壓電力電價)計算,全年電 費約需新台幣37萬4千餘元,這就是目前採取重力取水所省下的支出,也是鹿角溪不同於大漢溪沿岸其他人工溼地的特點。

重力取水的設計除了節省電費開銷外,也等於間接減少了發電所造成的碳排放。依照台灣電力公司所公告的排放係數,民國96年每度電排放0.637公斤的CO2。與前述動力取水方案相比,重力取水的設計等於每年減少了約100噸的CO2排放。

人工溼地藉由溼地生物的生長活動吸收分解水中污染物質,其中溼地植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溼地植物藉由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質(營養鹽)成長,同 時也吸收固定了大氣中的CO2成為植物組織的一部份。因此伴隨著污染物的削減,溼地植物也吸收固定了大量的 CO2,累積成為植物組織的一部份。根據設計團隊成員過去在鄰近新海人工溼地所做的研究,每公頃人工溼地水域每年最多可生長高達60噸(乾重)的挺水植物 (茳茳鹹草在密植狀態下),而這些植物組織中平均約有40%是碳,換算結果每公頃人工溼地每年可吸收約近90公噸的CO2!以鹿角溪人工溼地水域面積13 公頃,植生密度80%估算,每年可藉由溼地植物吸收固定高達約900公噸的CO2。

總和以上藉由重力取水所減少的碳排放以及溼地植物生長所固定的碳,鹿角溪人工溼地在削減水污染的同時,每年還貢獻了高達至少1000公噸CO2的減 碳效益! 依照經濟部能源局公告的能源類碳排放係數(每公升汽油排放2.24公斤CO2),鹿角溪人工溼地等於每年削減了約45萬公升汽油所產生的CO2。

參考資料:
1. 台北縣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2. 「我愛鹿角溪-鹿角溪人工溼地戶外學習教室」,胡秀芳
3. 「我愛鹿角溪-鹿角溪人工溼地戶外學習教室」,台北縣樹林市樹林國民小學、柑園國民    
       小學、彭福國民小學、大同國民小學
4. 「我愛鹿角溪兒童夏令營」,鹿角溪人工溼地課程發展工作坊

資料整理:蔡錫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鹿角溪工作坊 的頭像
    鹿角溪工作坊

    樹林社大鹿角溪工作坊

    鹿角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